威仕普(中山)科技有限公司
当前页面:
新闻中心
为你推荐
甘肃塌方16小时抢通背后:这台“通信神器”才是真·生命线!
来源: | 作者:威仕普 | 发布时间: 2025-10-14 | 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雨夜塌方中的生死时速:通信断了谁来扛?



10 月 12 日凌晨 3 时许,甘肃定西 S207 线 K52+100 段(官方通报塌方点位)突发山体塌方,3000 余方土石方瞬间阻断双向道路。


同期平凉地区受持续强降雨影响,局部路段出现边坡溜塌,抢险人员冒雨清障时遭遇关键难题 ——


公网信号随基站损毁中断,指挥中心与前线抢险组陷入 “通信孤岛” 困境。


此时,抢险人员腰间的海能达无线对讲设备亮起绿灯 —— 正是这套应急通信系统,撑起了雨夜抢通的 “生命线”。


为什么它能成为抢险 “刚需”?三大硬核能力破局




1. 30 秒组网,砸开 “通信孤岛”


定西 S207 线塌方现场,公路养护、交警、路政多部门迅速集结,但手机因基站中断完全失效。


“开机自动组网,无需依赖公网!” 海能达 PD980 系列 30 秒内即可连接周边设备节点,指挥中心 “机械清障为主、人工辅助防护” 的指令,瞬间传至挖掘机操作员耳中。


在 2024 年多地暴雨灾害救援中,该组网技术已帮助抢险协同效率提升 40% 以上,数据源于海能达 2024 应急服务报告。


2. 多信道分工,杜绝 “协同乱麻”


借鉴平凉地区汛期道路防护经验,现场通过海能达设备 64 组可编程信道实现精准分工:


• 1 信道:公路养护队调派机械(匹配挖掘机、装载机调度需求)


• 3 信道:交警实施交通管制(同步引导车辆绕行附近县道)


• 5 信道:技术组监测边坡稳定性(防范雨后二次塌方风险)


这种多部门协同模式,已在 “2024 年全国公路应急演练” 中验证实战价值,当时帮助多支队伍实现无延迟配合。


3. 极端环境扛造,比人还 “耐造”




从深夜到次日清晨,暴雨、低温、粉尘持续考验设备,海能达 PD980 系列表现亮眼:


• 符合 IP67 防尘防水标准,暴雨冲刷 18 小时持续工作无宕机


• -20℃至 50℃宽温耐受范围,适配西北昼夜温差


• 数字降噪技术过滤 95% 背景杂音,“暂停作业,西侧边坡有溜塌迹象” 的警示清晰传至每一位人员耳中。


不止甘肃:它早是应急救援的 “标配”


在 2024 年南方洪灾救援中,海能达 PD980 系列与无人机、卫星设备联动,在 “路、电、网” 三断的村落搭建临时通信链路,相关案例入选应急管理部 “2024 年度**应急装备应用案例”。


此前在四川山区滑坡救援中,该设备也实现了 72 小时连续工作,保障救援指令全程畅通。


写在*后:通信不断,希望不灭




当定西 S207 线塌方路段完成阶段性清理、恢复半幅通行(官方通报进展),当平凉养护人员在雨夜中筑牢边坡防护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抢险队伍的坚守(平凉公路段投入 18 人次、4 台机械),更是科技


装备的力量。


海能达无线对讲系统或许不起眼,却在每一次灾害中回答着*关键的问题:


“前线听得见吗?”“听得清,指令收到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