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仕普(中山)科技有限公司
当前页面:
新闻中心
为你推荐
台风季倒计时:无线对讲系统如何筑牢 “未雨绸缪” 的通信防线?
来源: | 作者:威仕普 | 发布时间: 2025-09-22 | 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国家气候中心 5 月发布的*新预测显示:2025 年西北太平洋将生成 24-26 个台风,其中 7-9 个将登陆我国,较常年偏多且强度偏强,至少有 1-2 个超强台风可能对东南沿海造成严重影响。

随着南海季风渐强,台风季已进入倒计时。在 2024 年超强台风造成的通信中断教训之后,专业无线对讲系统已成为各地防御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—— 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灾害发生时的应急通信,更凸显在 "防、抗、救" 全链条的准备阶段。

预警先导:把通信防线建在台风来临前

"各成员单位注意,根据气象预警,今年**可能影响我区的台风已进入菲律宾以东洋面,请立即检查对讲设备信道通畅性。"

6 月 10 日,东南沿海某应急指挥中心通过气象灾害应急联络员制度,向辖区 32 个成员单位发出战前动员。这种以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,正是 2025 年新版《气象灾害应急预案》的核心要求,而无线对讲系统则成为这套机制的 "神经传导中枢"。

今年应急准备的三个新特点

与去年相比,今年沿海地区的通信防御准备更具前瞻性,主要体现在三方面:

1. 组网前置化:深圳、温州等城市在台风季来临前,已完成便携式中继台的网格化布点,确保台风登陆前 12 小时可快速激活全域通信覆盖;

2. 信道标准化:根据交通运输部 4 月实施的新国标,所有救援队伍统一划分应急通信信道,彻底避免不同部门设备 "各说各话" 的混乱局面;

3. 信号可视化:通过新配备的多路通信控制器,指挥中心可实时监测各区域对讲信号强度,提前排查信号盲区。

渔港里的精细化准备



在东南沿海某渔港,渔民们正在进行年度对讲设备实操培训。与往年不同,今年的培训新增了 "与海事部门应急信道通联演练"。

"去年超强台风影响期间,有渔船因不懂切换应急信道差点错过救援。" 渔港负责人展示的新设备操作手册上,清晰标注着不同预警级别对应的通信流程:

• 蓝色预警:每小时通报渔船位置;

• 黄色预警:启动每 30 分钟定时点名;

• 橙色预警:切换至加密信道,避免信号干扰。

技术升级:新一代对讲系统的抗灾基因

交通运输部 2025 年实施的《公路交通应急抢通技术规程》新国标,为即将到来的台风防御提供了技术指南。与 2015 年版本相比,新版标准重点强化了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通信能力,多项升级直指台风灾害的通信痛点。

1. 环境适应性:应对台风 "狂风暴雨"

符合新国标的设备需通过更严苛的测试:

• 防水:连续 60 分钟暴雨喷淋(IP68 级),应对台风中的持续降雨;

• 抗摔:2 米高度跌落无损,避免救援中设备意外掉落损坏;

• 耐温:-30℃至 70℃温度耐受,适应台风前后的温度骤变。

行业新推出的数字对讲机还新增 "台风模式"—— 开启后可自动过滤风声干扰,确保 12 级风环境下的语音清晰度。

2. 组网灵活性:解决 "基站被毁" 难题

新标准新增的自组网和中继接力功能,彻底解决了传统对讲系统的短板。

在粤东地区的应急演练中,救援人员仅用 15 分钟,就通过 3 台对讲机构建起临时中继网络:将通信范围从 1 公里扩展至 5 公里,完全覆盖整个受灾村落。这种 "移动基站" 能力,在今年可能发生的超强台风中,将成为孤岛救援的关键。

3. 智能联动:从 "听声" 到 "看景"



设备的智能联动能力实现突破:

• 与北斗定位系统深度集成,自动上报持机人员位置,指挥中心可在电子地图实时掌握救援力量分布;

• 新增无人机图像传输功能,受灾区域画面可通过对讲系统回传,实现 "语音通信 + 视觉指挥" 双重保障 —— 这比单纯依靠语音描述的救援效率提升近一倍。

实战准备:从演练到维护的全流程闭环

"3 号中继台信号强度 85%,电池续航 12 小时;渔港片区 12 台手台全部完成信道校准……"

在浙东某台风应急指挥中心,技术人员正在更新《通信设备状态台账》。这份动态台账记录着每台设备的性能参数、维护记录和责任人,是即将到来的台风季防御战的 "武器清单"。

1. 日常维护:"三色预警" 保完好

华南某省消防救援总队今年建立 "三色预警" 维护制度:

• 绿色:设备正常,每周抽检;

• 黄色:电池性能下降,立即充电保养;

• 红色:需更换部件,24 小时内完成维修。

这种制度让设备完好率从去年的 89% 提升至 98%,有效避免了往年台风中出现的电池老化问题。

2. 实战演练:聚焦 "极端场景"

在闽南地区开展的联合应急演练中,模拟场景直指*危险情况 ——17 级台风导致全域通信中断:

• 消防、医疗、市政等 8 支队伍,通过预设加密信道组建临时指挥网;

• 无人机侦察组实时回传内涝点画面;

• 工程组利用中继设备在垮塌路段搭建通信桥梁。

演练数据显示:各单位响应时间较去年缩短 40%,印证了标准化通信流程的实战价值。

3. 北方沿海:针对性补短板



针对今年可能出现的北上台风,北方沿海城市也在加速准备:

• 北方某港口:组织渔民开展对讲设备防寒测试,确保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;

• 黄海沿岸城市:为设备加装太阳能充电板,应对可能的长时间停电。

随着南海海温持续升高,**台风生成的信号已逐渐清晰。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,无线对讲系统不再是简单的通信工具,而是融合了政策要求、技术标准和实战经验的防御体系。

正如沿海地区应急预案中强调的 "预防为主、科学高效" 原则:当每一台对讲机都处于**状态,每支队伍都熟练掌握通信规程,我们就能在即将到来的台风季中,将 "收到请回答" 的安心信号,送到每一个需要守护的角落。

毕竟,应对自然灾害的**境界,是让危险在充分准备中消弭于无形。